◎水圳文化導覽志工培訓-霧裡薛圳原生棲息地營造
◎水圳文化導覽志工培訓-霧裡薛圳原生棲息地營造
◎水圳文化導覽志工培訓-霧裡薛圳原生棲息地營造
◎水圳文化導覽志工培訓-霧裡薛圳原生棲息地營造
G1121BD402
公共性社團

◎水圳文化導覽志工培訓-霧裡薛圳原生棲息地營造

NT$ 1
NT$ 3,000
尚有 17 名
2023-03-09 起 (共 18 週)
每星期四 晚上 19:00~21:30
台北市私立金甌女子高級中學

課程介紹

課程理念

一、 認識生物多樣性與原生棲地營造工作坊。 二、 介紹大學里範圍及霧裡薛圳場域概述。 三、 清理水中強勢外來種。外來種完全移除,原生種完全保留,馴化觀賞種適度保留。 四、 營造適合原生種之棲地。期望本段水路能迎接新生命回來,恢復生機。 五、 水質測試紀錄及所撈出魚種同時辨識品種、紀錄(種類、數量、體長、體重)。 六、 上兩項資料作為日後環境管理及營造之重要參考。

課程目標

水是承載人類文明發展的起源,從親水、樂水、到治水、給水一連串的生活生存都圍繞著水體發展。水知識水文化也都從一條一條的水圳中串連起無數的歷史人文故事。 本工作坊活動希望喚起市民對百年古圳道的珍惜與歷史傳承,通過清理及記錄成為霧裡薛第二支線生命的一章。傳承大員水文化復興社志工自然生態維護保存與觀察的傳統,結合大安區大學里里長-吳沛璇推廣人文巷弄文化營造,都市田園恬靜風光,創造優質社區環境理念;活動參與者等同也參與了這條水圳的生命樂章,永世流傳。

授課方式

室內、戶外課程交替。 以講授、團體分享、實作呈現。 戶外田野教學課程在星期日,以單車及步行為主要方式。 開課第一週將透過討論確定田野教學之日期。

評量方式

出席率20%、課堂討論20%、團體活動20%、成果展演20%、心得報告20%。

學員自備事項

一、第一階段(上午) 青蛙裝4套、魚撈網2支、集魚圍捕網2張、外來種水桶2只、原生種水桶2只、水瓢2只、垃圾袋10公升30枚、棉布手套1打 二、 第二階段(下午) 青蛙裝4套、挖掘工具2支、鐵鎚1支、鐮刀2支、大小溪石若干、空心磚若干、垃圾袋20公升10枚,10公升10枚、棉布手套1打 其他安排:餐食安排-預計25人,飲水-3箱、其他事項聯絡 急救設施:保健箱(雙氧水,碘酒,棉花棒,3M,ok蹦等) 檢測工具:量杯,試劑,試紙,判別表,紙,筆、魚類記錄表,量尺,紙,筆,磅秤 魚類圖鑑

課程適合對象

參考書目

接受旁聽

課程章節

講師介紹

梁蔭民

梁蔭民

選購項目

    無選購項目